药明合联项目数全球CRDMO居首 与药明系关联交易9.33亿为收入94%
长江商报消息●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
在频繁拆分上市后,“药明系”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,今后或又添一家。
近日,药明生物(02269.HK)发布公告称,建议分拆子公司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(简称“药明合联”)于港交所主板上市。
(资料图片)
数据显示,2020至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,药明合联收入分别为0.96亿元、3.11亿元、9.90亿元、4.88亿元,增速较快。
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,按截至2022年年底的项目总数计,药明合联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联药物CRDMO。
不过,药明合联的业绩增长,母公司和药明康德(603259.SH、02269.HK)对其支持紧密。以2022年为例,药明合联来自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关联交易金额达9.33亿元,约为收入的94%。
而且,2021年、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,药明合联毛利率分别为36.5%、26.4%和24.3%,呈下降趋势。
药明生物净利5年增16.5倍
药明康德走出了一段“弃美回A”“一拆为三”“H拆H”的融资之路。
2000年,李革创立了药明康德,并在2006年登陆纽交所,2015年又完成私有化退市。
从美股退市后,李革开启了在国内分拆上市的路径,药明康德被分拆为三大类业务分别上市。其中,公司旗下的合全药业(832159.OC)2015年4月登陆新三板,药明生物2017年6月在港股上市。
2018年5月药明康德在上交所上市,同年12月登陆港股。2020年11月,药明生物又分拆了药明巨诺(02126.HK)在港股上市。
2023年6月,药明系旗下的科笛集团(02487.HK)宣布,在香交所主板上市。
至此,药明系旗下拥有了4家上市公司和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。
受益于生物药研发热潮,药明生物自2015年起,营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。数据显示,2018至2022年,药明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25.34亿元、39.84亿元、56.12亿元、102.90亿元和152.69亿元,5年增长约8.4倍;净利润分别为6.31亿元、10.14亿元、16.89亿元、33.88亿元和44.20亿元,5年增长约16.5倍。
近日,药明生物发布公告称,药明合联于港交所主板上市。药明生物表示,分拆药明合联上市,有助于赋能药明合联发展其独特且全球领先的致力于生物偶联物的CRDMO,并从ADC开始逐渐拓展至所有生物偶联物(即从ADC到XDC),以及确立更明确的业务重心及策略,进而支持公司的持续增长。
毛利率持续降至24.3%
招股书显示,药明合联成立于2020年12月,专注于从事抗体偶联药物(ADC)等生物偶联药物合同研发生产服务(CRDMO)。
从财务数据上看,药明合联业绩稳步增长,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,公司收入分别为0.96亿元、3.11亿元、9.90亿元和4.88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0.26元、0.55亿元、1.56亿元和0.81亿元。
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,按2022年的收益计,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。而按截至2022年底的项目总数计,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联药物CRDMO。
不过,药明合联的业绩增长,与母公司和药明康德的支持分不开。
2020年至2022年,药明合联来自药明生物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20万元、3170万元和4.44亿元,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5.6%、15%和39.9%。
2023年一季度,药明合联对药明生物的采购金额为2.17亿元,占比直线升至60.2%。
2020至2022年,药明合联与药明生物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0.52亿元、2.53亿元和7.95亿元,与药明康德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0、0.23亿元和1.38亿元。
以2022年为例,药明合联来自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关联交易金额达9.33亿元,约为收入的94%。
同时,药明合联在现金流方面也受到“药明系”的支持。2020至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,药明合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.28亿元、0.26亿元、3.35亿元、5.42亿元。其中,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的现金额部分来自关联方注入,分别为0.69亿元、0.22亿元、1.37亿元、0.24亿元。
药明合联虽然业绩增长快速,但毛利率下滑明显。数据显示,2021年、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,药明合联毛利率分别为36.5%、26.4%和24.3%。
对此,药明合联表示,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2021年业务规模增长、生产设施增产及服务效率提高,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及毛利率,及抗体中间体生产方面的外包成本降低了2022年及截至2023年前3个月的毛利率。
标签: